為慶祝中德建交50周年,提高學生對中德文化認識,學院4月24日開展了第一場“優秀中德電影展播”及影評創作活動,師生們反響熱烈,積極參與,短短幾天收集了14名學生的影評互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次精彩電影內容和大家的精彩影評吧🫂。
本次欣賞影片為《鬼磨坊》。影片改編自德國作家奧得弗雷德·普魯士勒的同名小說,以德國少數民族的傳說故事為本👨🏻🦽➡️,講述一個有魔法的磨坊師傅和學徒之間的鬥法故事。十四歲的克拉巴特失去雙親,人生一片絕望,鬼使神差的走上學習黑魔法的道路,不過就在幾個好友們的死亡🕳,讓他發現到師傅的黑暗面🍦。他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位自覺的鬥士,並最終戰勝了以師傅為代表的邪惡勢力。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醜惡現象的鞭撻,賦予了該影片鮮明的向上的主題👰♂️,是一部激蕩人心的冒險佳作,以其大氣磅礴的氣勢和純真的情感力量🎷,加上巧妙利用♡、恰到好處的特技效果和神秘莫測的故事情節,真正引人入勝。
參與影評的同學們用最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最觸動心靈的瞬間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帶給自己的成長👨🏻🦱🎺。一篇篇構思新穎、富有真情實感的影評躍然紙上,我們也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到了優秀影片在大學生心中的“模樣”✈️:
“《鬼磨坊》讓我感受到愛的光芒和愛的力量👯♂️,代表著純潔堅定之愛的康朵爾卡和代表著自由意誌的克拉巴特,最終沖決了《鬼磨坊》中“哥特式”的陰郁,掀開沉沉夜色💦,點亮熠熠光輝,讓“溫柔的凝視”成為現實世界最暖人心扉也啟人心智的目光。愛能戰勝一切🍚。這世間唯有愛,才是一切希望的根源🚵,唯有愛才能讓我們即使被蒙上了眼睛,也能夠找到彼此👘。”
——中德2123徐昊
“我認為故事雖然魔幻,但有一定的現實諷刺的意義⛄️。故事的背景是十八世紀中葉🧜🏽♀️,而在此時德國處於工業時代的初期,資本的原始積累使得很多人顛沛流離🦋,對應了電影中krabt的無家可歸而不得已住在了黑磨坊,給了故事發展一個很合理的理由。我們的生命交給了別人🤹🏽,由他人掌管,任他人踐踏🕵🏿♀️。我們何嘗不想反抗,不想擺脫這噩夢般的生活。可又能做些什麽來抵禦這一切,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
——中德2121陳軻
“年輕人應該理性考慮是否值得放棄自我而加入到某個組織中去🥜?這就是《鬼磨坊》的世界語言。極端合群的本質是被標準化。當所有人都把這件事看作潮流的時候,如果我不去跟風那麽我就成為了一個落伍的人。而很多人不喜歡那種被視作異類的感覺,所以變得“合群”,這無關自己喜不喜歡👩🦲,因為他需要融入這個圈子來獲得所謂的“關註感”。當你面對群體,如果你堅守自己的思想,那就等於保持了自己的個體特征,這能幫助你明確“自我認知”👊🏻。清楚自己的目標,不需要因為迎合群體而改變自己的形狀👶🏼,甚至去承認那些不符合自己三觀的東西。 ”
——中德2122黃旖麟
電影,是趣味盎然的👩🏻⚖️;文字🪘,是生動細膩的🥇。當電影與文字發生碰撞時會產生無限的情感和樂趣🏜,二者間真正實現了學科融合🍰。學生通過電影進行立體閱讀,既提高了寫作能力又進行了情感教育。它把電影從校外“請”進課堂,“影”領學生成長。敦睦邦交🫲🏿,共進和諧🍯。
4月29日,第二場電影展播,我們不見不散!